标题就借用北青报记者报道的标题吧~ 突然想起来,回忆一下我的奥运历程。这个小小的发明算是一个插曲。无意去google了一下,发现还能搜到几篇报道。转过来留作纪念,怕哪天这些网页就打不开了。呵呵~
感谢陪同我走过那段难忘经历的ORIS战友们,感谢所有北工大场馆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谢谢!

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42186842
本报记者报道 发球定位器,这个听起来十分有技术含量的工具其实是北工大场馆计时计分志愿者自制的小工具。这个由志愿者谢意制作的工具现在已经被复制了八份,每一组计时计分志愿者都拥有一个,专门用在羽毛球双打赛场上。
发球定位器由硬纸板做成,乍一看有点像一个直尺,两面都标有字母和数字记号,一个“状态滑动环”中间镂空,正好圈出上面标记的字母和数字,而且能在“直尺”上左右滑动。“这是根据双打发球的规定而制作的辅助工具。”谢意说,通过这个小工具可以快捷地确定双打比赛中的接、发球运动员,也可在发球、接球运动员发生错误时迅速纠正。
谢意说,羽毛球比赛节奏很快,有时裁判员和按计分器的志愿者会出现错误,如果一次错误发生,后面的接发球顺序都会乱,有了这个工具,就方便多了。说着,谢意演示了这个工具的用法:“首先把状态滑动环移至当前状态,如2B->1A,再根据当前状态上方的L(左)或R(右)确定当前比赛的状态移动方向。比赛开始后,若发球方得分,则将工具翻至另一面,此时状态环中所示状态就是下一球的发球员与接发球员。”
听上去复杂的原理,志愿者用起来却十分顺手,这得益于他们对比赛规则早已烂熟于心。“为了做这个工具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把每一种接发球顺序的可能性排列组合,然后做成了它。”谢意说。在开赛前,负责统计接发球顺序的志愿者们已经人手一个,一旦裁判或是机器出现错误,这个小工具就会起到大作用。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法制晚报 http://www.fawan.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1345
为减少人为裁定不精准 志愿者绞尽脑汁——
准确判罚 我发明了“计分器”
本报讯(记者鲁曼 志愿者巩佳伟)志愿者小发明,让羽毛球双打比赛中的发球权判罚变得精确无误。
在北京工业大学比赛馆,负责羽毛球成绩处理的志愿者们,人手一个这样的简易计分器,而且使用效果不错。
发明者谢意告诉记者,他是北工大软件工程大四的学生,专门负责成绩处理工作,直播电视画面中的比分变化、发球权归属,都是由他手控电脑完成的。
谢意说,选手发球时要更换到发球位置,因此四个选手会经常换位。如果比赛正常进行,电脑会帮助成绩处理员判断每一局的发球权。遇到裁判员中途重新纠正比分的情况下,只能靠人为判断发球权。“这时作为成绩处理员就十分头疼,我担心出现失误,才绞尽脑汁设计了这个简易计分器。”谢意说,这个计分器就是把羽毛球双打规则具象化,利用数学的排列组合,把所有的8种发球情况,都罗列在一张纸板上,赛时,只要拨一拨纸板,每一局都能准确快速判断发球权归属。
现在,北工大的8个成绩处理小组,都有一个这样的计分器。经过大家的多次验证,觉得非常有效。他们打算把这个发明注册专利,想推广到乒乓球、网球双打等比赛中。
还有其他一下媒体的转载报道
北青网 http://fzwb.ynet.com/article.jsp?oid=42269543&pageno=1
文萃报 http://wencui.hnol.net/article/200808/200808281712019984.html
Sohu http://2008.sohu.com/20080818/n258982310.shtml
牛人啊
过奖过奖~
专利申请下来了么?
by the way,能换个头像不?
@紫衣甘蓝
还没有申请专利。
头像设置请见 https://xieyi.me/?p=129
为啥不申请专利呢? 感觉还不错
@IT探索
后来觉得使用价值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