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18日,我去了贵州西部的山区小学进行短暂支教,给孩子们上了几节课,也顺便带去了一点小礼物。你们想了解的,基本都在这儿了。
这次支教去的是哪儿?
这次去的是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少数民族自治县,黑山营的一所小学,叫西凉小学。学校在山区里,距离县城约40公里,还包括了7km山路。

为什么要去?
我的一个朋友,原本在深圳工作。今年过年后,朋友开始了在贵州省靠近云南的山区一家小学开始为期半年的支教生活。从朋友的朋友圈中,了解到支教的山区小学的一些情况,条件比较艰苦,所以就想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我们很多朋友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也都尽自己的力量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定要亲自去吗?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公益组织或者公益活动,号召大家捐衣、捐物或者捐钱等等。的确,这些活动能够给山区的孩子们带去很多的东西。但是,也会有一些活动,可能并没有把收集到的物资真正送到需要它的人的手里面。正好有朋友目前在支教的第一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了解一下。
为什么这个时候去?
因为假期。周五和周一公司放假,加上周末就有了4天时间。平时要想请假很艰难,只能利用这个假期了。考虑到往返路途需要2天,就额外再请了一天假,一共5天时间。因为担心请不到假,也没敢提前确定行程。我也是到了出行前一天晚上,才开始买票制定行程。
一个人去的吗?
对。这次是我一个人去的,前面也提到了因为假期的缘故,我是临行前一天晚上深夜才订的票。考虑到其他朋友周五周一要上班,请假也比较困难,所以我决定先自己先来看一看。先看看学校有什么需要,可以给其他朋友们提供一个参考。不少朋友知道我去了之后,都强烈谴责我没有提前通知他们一起去,主要也是从确定到出发时间紧。

路途怎样?
第一天(周四)下班后,直接去机场飞贵阳。到达贵阳是半夜12点,然后在火车站附近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直接坐火车前往威宁。从贵阳到威宁县的火车大概需要5个小时。到威宁县安顿下来已经是第二天(周五)下午5点多了。因为已经是周末了,学校不上课,朋友也从上山回到县里,所以计划在威宁休息了1天多。同时,等待我在网上给学生们买的小礼物到货,再运上山。

到学校是什么时候
因为快递也是周四早上才买的,一直担心周一前到不了镇里,没法及时带上山。好在运气不错,周日早上快递顺利到达了威宁。我们取了快递之后,就准备上山了。之前想背上去,后来发现一共有四个箱子,两个 80L 的大背包都装不下,最后还是坐车上山。因为山路不好走,很多司机不愿意走,怕有危险。路上花了大概3个小时。到达学校大概是周日下午6点。

学校的情况是怎样?
学校是在半山上,整体的情况比较艰苦,也比较简陋,只有一栋教学楼,是一个两层的小楼。有一个篮球场,就算是学生们的操场。然后旁边有一个平房,是食堂和其中一位老师住的宿舍,还有一个厕所也是在学校旁边。然后另外学校附近大概住了有三户人家。说实话,其实山里的景色还算是比较漂亮的。

介绍一下学校的生活条件
先说一下这个教学楼。教学楼一共有两层,一层的有三个教室,分别是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室,然后还有一个小的图书室。二楼一共也是四个房间,一间是老师们办公室,一间是男老师的宿舍,一间是女老师的宿舍,还有一个是厨房。
水
学校没有自来水,有一个很大的水窖。水窖的水是从山下用车运上来的,然后水窖的水会抽到二楼的水缸里。一般使用的时候,从水桶里去取水。如果水窖里的水用完了,就需要联系水车从镇里拉一车水上来。

电
学校里有电,不过偶尔也会停电。而且停电之后需要等维修人员去维修,一般可能也需要1-2天时间。我到的当天晚上,正好就赶上了停电,而且山里还降温了。

天气
因为海拔比较高,大概2500米左右,山里的气温比镇里要低几度。3月底山里还下雪了。我这次正好赶上了降温,晚上只有5度左右。

介绍一下老师的情况
西凉小学一共有四名老师,其中两名是教育系统的统招的老师,分配到山区任教。这两名老师都是威宁本地人,他们分配到西凉小学至少三年,在学校呆的时间最长的老师就是“校长”,他已经在至任教3年了。另外两位老师是“田字格”的支教老师,支教时间至少半年,一般是一年。四名老师要负责三个年级学生所有的课程,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

老师们需要自己做饭吗?
学校有一个食堂,有阿姨会负责做午饭,就是给学校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做午饭。早餐和晚餐,就需要老师们自己解决。老师们会自己在厨房里做饭,然后周末的话也会也需要自己去做饭。学生的菜,周末统一会由阿姨去镇里买,然后叫车运上来。老师们的菜需要自己解决。平时不定期会有一辆移动卖菜的车经过学校,会有一些青菜之类的,老师们周末也会下山,从山下带一些菜上来。
老师们业余怎么度过?
办公室里有一台电视,老师们休息的时候会在这里看电视。
网络的话,山里还是有手机网络信号的,不过在教室里或者宿舍里面信号很差,基本上没有信号了。有时候老师们为了上网,需要坐在走廊上,冬天室外非常非常的冷。周末,当地的老师会下山回家,支教老师也会选择下山到镇里去改善一下生活。

介绍一下学生的情况吧
西凉小学一共有三个年级,分别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共有学生45名。听冯老师说,开学的时候学生多一点,后来有几个学生退学了,所以人数少一点。以前西凉小学还有高年级,也就是4-6年级,因为没有老师,大概在前年的时候撤销了高年级。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到另一个村,一个叫小米学校的地方去上课。小米学校离西凉小学大概有五公里的山路而且路况非常的不太好,学生们每天需要往返爬山才能到小米学校上学。
见到孩子们什么感觉
周一,见到孩子们就觉得很质朴。虽然他们衣着比较单薄,看上去也有点脏,但是脸上的笑容都很灿烂。因为山里面很少会有陌生人出现,见到新的老师他们都会有一些兴奋,见面都会叫你老师。当然,也有孩子会比较害羞。

有给孩子们上课吗?
学生们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我计划是上两节课,因为有老师临时去县里教育局办事,我决定顶替一下,上了一节一年级的数学,一节三年级的英语,和全年级的体育课。体育课最后因为下雨,改成了室内活动,我把带来的小礼物发给了大家。

上课感觉怎样?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挺积极的。可能对于新老师会有一种新鲜感把。一个班的学生不多,只有十几个孩子。通过课堂上的表现,大概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整体上说,山里的孩子,学习基础可能会稍微差一点,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比较差,会影响到数学。直接列算式可能会计算,可是文字表达的应用题,孩子们读起来就很困难了。我想把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教给大家,但的确因为时间有限,一节课并不能解决太多的问题。很多时候也只能是提供一个思路或者是一个方法。更多的还是需要老师们平时耐心的去教。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基础差一点,感觉有点自卑,也可能因为害羞,不太愿意跟老师交流。当然,也有个别的孩子,基础明显要好一些,课堂上会比较突出。

除了上课,还做了什么
决定要去支教的时候,请教朋友能给孩子们带点什么。最后决定是每人一个水杯,能斜挎在身上的塑料杯。老师说之前带孩子们上山拓展,孩子们很多都在路上捡塑料瓶,装路边的水坑里的水解渴。一个水杯可以解决孩子们在学校和短途出行的喝水问题,学校里的水相对路边要好很多,而且学校里可以烧开水。

在学校呆了多久
我原计划是在山上面呆两天,周二下山。考虑到周二早上下山,3个小时到镇里,5个小时到贵阳,再转战机场回所在地,时间很紧张。路上出点状况可能会影响行程,最终是周一下午下山后镇里,周二早上坐大巴到贵阳,然后再从贵阳机场飞回,到家也是周二深夜了。
关于支教时长
个人觉得,支教至少一个月。教学也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你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结合自身的讲课风格,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讲课方法。学生们也需要去适应不同老师的风格。所以,我决定上课最好能有一些延续性。
比如说我,给两个年级的学生分别上了课,刚刚了解了班级学生的特点,却没法有针对性的继续调整教学方式。就算我告诉下一任老师,下一任老师也有自己风格。
当地家庭条件如何
村里家庭的收入主要是靠种植土豆和玉米。我跟当地的老师了解到,一个家庭如果仅仅是靠种植土豆和玉米的话,一年的收入大概就是在4000到5000块钱。这里一般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也有一些父母出去打工,收入可能稍微高一点点。整体来说,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
最缺的是什么?
什么都缺,最缺的可能还是教育资源,也就是老师。因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很少老师愿意留在这里任教。其他的各种物资,至少还能从镇里买,然后叫车运上来。
有没有什么比较震惊的事情?
听老师说,有一名13岁女孩开学后退学了。后来才了解到,是嫁人了,因为对方给了一笔在农村看来很大的彩礼。
你觉得,朋友来这儿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朋友来这儿能给孩子们上课,就是最大的意义。还有一方面,也是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去了解山区孩子们的真实情况。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想详细再了解学校的情况,有什么途径?
朋友去贵州支教后,建立了一个博客,专门详细记录了支教的生活。可以访问朋友的博客 http://thanksff.com

资助有什么建议?
如果能支教,应该是最好的。如果是物资,我也说不好。所以我把我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来决定能帮什么忙。另外,老师们也提醒我,部分物资可以通过奖励形式发放,从而避免学生们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这次有什么遗憾
没有了解该地区的整体情况,只对我去的这所学校了解比较多一点。并不知道其他类似的情况多不多。另外,我只在学校待着,没有去孩子们的家里看看。这些还需要常驻的老师们多多关心。
老师的待遇怎样
跟当地老师交流,了解到其实待遇在当地来说,还是不错的,一个月能有4000-5000元的收入。而且山上几乎没有消费,每个月的工资都可以攒下了,就是生活艰苦寂寞一点。也听当地老师说,很多毕业生想来,不过没有名额。这个说法我未经考证。支教的老师,每个月由支教的组织发放生活费,每月1000左右。
支教的组织叫什么?
“田字格”,组织不是很大。目前支教的老师大概20-30人。有微信公众号,叫“田字格NGO”
回来后,还做了些什么?
应该是你刚刚读完的这篇文章。欢迎转发。
这样精彩的博客越来越少咯!